中国城乡环卫网

「共和国记忆」环卫世家 三代劳模

编者按:在新中国70年披荆斩棘、奇迹般前行的历史深处,镌刻着许多闪光的名字:焦裕禄、王进喜、时传祥、邓稼先、吴运铎……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功勋,共和国会永远铭记,人民会永远铭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共和国记忆》,选取他们中的五位,探访他们的家人、战友,从他们普通却注定并不平凡的人生,去感知英雄的精神传承。今天(31日)推出《环卫世家,三代劳模》。

央广网北京10月31日消息(记者肖源 刘华栋 刘颖超)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959年10月26日,在新落成的北京人民大会堂,44岁的时传祥见到了国家主席刘少奇。掏了30年大粪的时传祥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自己能当上全国劳动模范,那双常年拿粪勺的手能和国家主席的手握在一起。

时新春是几年后在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里,第一次看到爷爷的这张照片的。那时,她大概六七岁。

“他口述、别人整理的一本小册子,叫《让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它的扉页上有爷爷和刘少奇握手的照片。当时在我家藏着那么一本。有一次我拿了出来,姑姑赶紧收起来了,说这个藏起来,就保存起来了。那是最初对爷爷的印象:高高的个儿、光头,和刘主席握手……”时新春说。

01.jpg

时新春认识爷爷,是通过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央广网记者 刘海奎 摄)

1962年出生的时新春,是时家的长孙女。但是直到9岁那年,她才第一次亲眼见到爷爷。爷爷时传祥一直在北京工作,时新春和妈妈、奶奶一大家人生活在老家山东齐河。听长辈们讲,爷爷工作很忙。没想到,1971年的一天,爷爷突然被送回了家,他的身体此时已经极度虚弱。时新春隐约听大人们讲,爷爷是被遣送回来的。

时新春回忆:“身体已经垮了,不能工作了,这样就把他送回老家去的。奶奶已经给他做好了水泥的棺椁,那年过不去,直接就瘫痪了,脑袋也是时而清醒时不清醒的。”

时新春就是在爷爷被送回老家的这两年,才终于拥有了和爷爷朝夕相处的宝贵时光。她告诉记者:“爷爷特别慈祥、特别魁梧。个子相当高,一米八多的大个子。当时我父亲给他买了一个好粗的拐棍,拄着拐棍自己到胡同口和乡亲们聊聊天,跟过往的乡亲热情地打招呼。一到放学、周日,他就会告诉我,去,干活去!拔草去!给生产队喂牛、挖菜去、喂喂猪……当时听奶奶、父母、叔叔也讲起爷爷的一些事情,只要爷爷回老家探亲,他就会到生产队里参加义务劳动,收麦、春耕,他都会参加。给我的印象,爷爷特别爱干活,特别爱劳动。”

幼小的时新春不知道,在她出生前3年,爷爷时传祥就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和那个时代工人阶级的代表。就是在1959年那次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参加的“群英会”上,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紧紧握住时传祥结满老茧的大手,说了那段经典名言:“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

会见的第二天,国家主席与掏粪工握手的照片就上了全国各大报纸的头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对时传祥的事迹进行了报道。时传祥,成了那个年代人们心中的偶像。

02.jpg

六十年前,遍布北京的四合院里都是简陋的旱厕,需要掏粪工用粪勺掏出装进粪桶,再背到粪车上运走。一桶粪重量上百斤,时传祥平均每天要背90桶,总重近5吨。(时新春供图)

1965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纪录片《掏粪工时传祥》。这位“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掏粪工人,当时是全国上下学习的典型。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万里向他学习如何背粪桶;国家主席刘少奇13岁的女儿刘婷婷被送到他的清洁队来体验生活;首都各行各业的青年,外地到北京出差的干部,纷纷以和老时一起走街串巷背粪为莫大的光荣。

时新春听奶奶无数次讲起,爷爷是怎么干活的:“他把每一家每一户的茅房了解得特别清楚,哪一家人多,哪一家门朝哪边,哪一家几天掏一次。谁家有晾的衣服,他都会先说一声,‘你们把衣服拿走,然后掏完了再放好’。长期的工作,把他的左肩、左胯磨得巴掌大的老茧。有一次,一位老大爷厕所塌了,墙砖掉进了粪坑里。他把粪清理出来以后,拿起砖来到水管冲冲,然后把墙垒好,把粪坑处理好,临走还要给打扫干净。”

1966年国庆,时传祥作为国庆观礼团成员被请进中南海。时新春后来听长辈们说,51岁的爷爷当时喝了这辈子头一杯酒。

时新春说:“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以及国家领导人跟他们一起吃饭。总理说,今天来了,怎么也得喝一杯。爷爷一辈子不喝酒、不抽烟,那天爷爷就喝了一杯,他说那酒好辣啊。主席也过来给他敬酒,他在回忆的时候也特别激动。”

谁也不曾料到,时传祥的命运,正是从这一年起,开始发生逆转。他无可避免地陷入一场风暴之中。1971年,时传祥被遣送回原籍。直到1973年,才在周恩来总理的过问下,被接回北京养病。1975年5月19日,刚刚60岁的时传祥在北京病逝。

时新春没有能见上爷爷最后一面,但在随后的岁月里,她听长辈无数次念叨起爷爷临终的两个嘱托:“第一,他说他干了一辈子的环卫工作,对这份工作非常有感情,一定要把这个班接下去;第二,一定要实现清扫清运机械化,因为很辛苦,所以一定要放下扫帚和粪桶,要革粪桶的命,一定要进行技术改革。”

时传祥的小儿子时纯利是在父亲去世前一年接过父亲班的,他是时家的第二代环卫工人,也是时家的第二位全国劳模。1979年,时纯利荣获北京市“青年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89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90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03.jpg

时传祥的小儿子时纯利(中)是时家的第二位全国劳模(时新春供图)

时新春说,叔叔是自己干出来的,他曾创造苦干2天半清理200多吨垃圾的奇迹。

“叔叔从垃圾分拣工干起,那时候叔叔有十八九的年龄,这么一个年轻人,在那捡垃圾,也是非常需要毅力的。后期就让他进行垃圾清运,他会抢着干最脏、最累的那种活。在清运过程中,叔叔作为司机完全可以坐在车上等着,但是每次他都会走下车来和大家一起清运。不管在任何时候,他都把上风头让给职工,自己站在下风头。当时好多老职工就说,‘看到时纯利今天的工作状态,就像看到了以前时传祥的那种工作状态。’”时新春说。

相比只相处过2年的爷爷,时新春对叔叔的记忆更清晰,也更真切。采访中,她历数生活中和叔叔交往的点点滴滴,叔叔的热情、亲和、节俭、善良……但让人感到悲痛的是,2013年,时纯利因患总胆管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年仅59岁。时新春至今难忘的,是在她人生最迷茫的时刻叔叔对她的点拨。

1999年,时新春37岁。17岁到胜利油田当采油工,后来又做了水质化验员……她万万没想到,因为油田管理体制改革,这一年她被要求转岗,要去油田下属的滨南社区刚成立的环卫绿化队当一名环卫工。

时新春说:“虽然我是时传祥的长孙女,我的爷爷、叔叔、姑姑都在环卫系统,但是我从来也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一名环卫工人。偶尔去打扫一下卫生可能没感觉,如果把它长期作为一个职业,当时心理上也是有些不接受的。当时我第一天和大家打扫马路,一位大姐就过来了,一看,‘小时,你怎么干上环卫工了?’当时就被问得,满脸通红。我没法回答,感觉犯错误一样。”

就在时新春情绪最低落的时刻,叔叔时纯利送给她一份特殊的礼物。“叔叔就送我一本书——《人生楷模时传祥》,也是告诉我,一定要把这个班接下去。我是流着眼泪看完的这本书,让我好感动!我真正了解爷爷,还是通过这本书。”

04.jpg

时新春时常还会翻起这本书(央广网记者 刘海奎 摄)

时新春所在的滨南社区环卫绿化队,担负着4000多户、近2万人小区的环卫绿化工作。最初她所在的女子环卫班,15名女队员都曾是油田医院的护士,从“白衣天使”到“马路天使”,落差太大。时新春带领15名姐妹,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在工作中找到了成就感。

“春天风沙大,夏天雨水多,秋天落叶满地飘,冬天扫雨雪。每个人一百户楼道,要每天扫一次,每周拖一次,楼道窗户每月要擦一次。每打扫完卫生或者是擦完楼道,回头一看,哇,这么干净,这是我打扫出来的,就有一种成就感,也更了解叔叔和爷爷当年在从事环卫工作时的那一份奉献是多么可贵。”时新春说。

2006年,时新春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个环卫世家,出了第三位全国劳模。

许多人非常感慨刘少奇和时传祥两家的深厚情谊。当年,一句“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将两个人的名字包括命运紧紧联系到一起。两个家庭后来一直有频繁的往来。1983年、1985年、1988年和1994年,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四次给时传祥的遗孀崔秀庭大姐拜年,或者为她祝寿。

时新春印象最深的,是2005年3月她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去北京领奖时在王光美奶奶家做客的情景。

时新春回忆:“叔叔、我,还有我父亲、我弟弟,我们四个人一块去看了一下王光美奶奶。当时她就说了一句,时家出了第三代先进劳模。我们挺高兴!我们是通家之好!她用这个词,我们是‘通家之好’,说你是时家的光荣,也是我们环卫工人的光荣,一定要好好学习,做知识型的女性。”

在国庆十周年那次“群英会”上,时传祥曾收到一件珍贵的礼物,那是刘少奇随身带着的一支英雄牌钢笔,刘少奇勉励当时才认识二三百字、连自己名字也写不好的时传祥,“好好学习”,并叮嘱他,“年底一定要给我写封信”。苦练了两个月,1960年元旦前夕,时传祥用这支笔给刘少奇写了他平生的第一封信。在这封308个字的信里,他表达了“要成为有文化的新工人”的决心。

今年57岁的时新春,几年前已经退休。

记者:哦!荷塘情趣!

时新春:学着画,学着玩。

记者:“荷塘情趣,时新春写意”。真好!

时新春:就是玩嘛!陶冶情操,说是玩,也要玩出点质量来。

05.jpg

时新春展示她的习作(央广网记者 刘海奎 摄)

业余时间,时新春在老年大学学画画,她最擅长画荷花,她喜欢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