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环卫网

“地摊经济”热的冷思考

这几天#地摊经济#火遍大江南北,网上网下,登上微博热搜,就连#地摊车#也上了热搜,连带着生产地摊车的某品牌汽车的股价暴涨了126.13%。微博上网友们热烈地讨论“摆地摊卖什么?”。在微信朋友圈,有关地摊经济的段子满天飞,“摊子”还未摆出街,似乎先全民娱乐了一把。

1.jpeg2.jpg


一些微信文章的标题甚至是“要不要辞职摆地摊?”。里面当然也夹杂着一些不实信息。比如一张网传“青岛市城市管理局门口摆摊”的图片,青岛市城市管理局6月3日回应称系旧图,这是早年青岛沂水路早市的部分场景,青岛市城市管理局早已搬离这一办公地点。

青岛市城市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在向媒体辟谣该图片的同时,也提到:目前青岛市城市管理局根据国家政策,研究提出了关于“地摊经济”的初步意见,即按照“放开但是不放任,便民但是不扰民”的原则拟定了相应的计划,目前正在等待后续具体的落实。

对,“放开但是不放任,便民但是不扰民”这是多地为放开“地摊经济”设置的底线,为“地摊经济”松绑绝对不意味着“一放了之”,而是“有序放开、规范管理”。最早在3月15日,出台松绑“临时占道摊点摊区”的成都市城管委出台的相关政策也不是完全放开,而是有先决条件和要求的,比如: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工作等前提。

我们看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杨宝玲的那份议案,在“释放‘地摊经济’最大活力”的同时,她同时也提出了:采取颁发资格证、许可证等方式,根据地域情况,分类划定禁摊区、限摊区、开放区,明确不同区域管理标准,对“地摊经济”实行分类管理。制定摊位经营管理规范,加大对破坏市容环境、社会治安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情节严重且屡教不改的,采取入黑名单、限制经营、纳入征信系统等方式处罚。----这一系列的具体管理措施。

放松“地摊经济”对各地城管而言,需要的是更高标准的规范和更精细化的监督力度,完全放任不管、任其发展,是对放松地摊经济政策的曲解。怎么拿捏好“放”和“管”之间的度,做好“既要…又要…还要…”不仅仅是城市管理者,也是跃跃欲试想参与摆摊民众需要考虑的问题。

从城市管理者角度而言:既要活跃市场,拉动消费;又要安全、健康、整洁;还要温情执法,精细管理。

从摆摊民众角度而言:既要赚钱;又要保证质量,不扰民;还要注意安全,合法合规。

此外,在地摊经济的形式上,也要有创新的理念。比如:地摊与网购和微商相结合,与直播卖货相结合,能更高效地使用定点摊位。借助互联网,摆摊者的销售能力可以大大提升,其出售的商品也能追溯,对消费者有保障。

站在城市规划,顶层设计的角度而言,对“地摊经济”这类“微经济”是让市民生活得更自在,更融洽便利的润滑剂。不妨借鉴新加坡“邻里中心”的模式,在规划设计,城市老旧小区“微更新”的时候把给社区民众提供便利的“微经济”考虑其中。社区居民可以在规划设计好的区域摆摊,设“跳蚤市场”,相互提供各项便利。

2018年杭州印发《市区农贸市场第三次改造提升实施方案》,杭州市将用三年时间完成对主城区范围内所有农贸市场的空调安装和基本建设改造。在对农贸市场提升改造的同时,也可辟出专门临时摊点给市民,方便自产自销蔬菜等食品。

参考德国对城市摊贩的管理,在一些地方设置“禁止摆摊”的红线是有必要的。比如:学校、医院的门口,地铁出入口,交通要道等。假如真有人在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外滩,杭州的西湖边摆摊,我想那一定也是会劝离的吧?很难想象那一阵撸串的烟火气飘荡在西湖如烟杨柳枝头的样子。

结合我们杭州市做得比较好的“城市大脑管理”,对摆摊者的申请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在临时摊点现场快捷办理,精准宣导。这对消费者而言,也是一种保障。

总之,在“地摊经济”话题大热的当下,我们需要一些冷静地思考,需要准确地判断,需要拓展思维:这“地摊”不是非得在街上摆不可,这“管理”也不是简单劝离,杭州的“大运河庙会”不也是一种临时性的无固定经营场所吗?既活跃了市场热闹了社区,还便利了百姓,又繁荣了文化,一举多得!(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