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环卫网

统筹城乡垃圾集运管理 打造洁净优美的城乡卫生环境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日益增加,垃圾堆、粪土堆、柴草堆“三大堆”随处可见,严重制约了淄川区城乡居民幸福指数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刻不容缓。2009年以来,区环卫处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需,进镇入村开展调研,广泛听取镇办、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寻找破解“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的金钥匙,探索了一条符合淄川实际的统筹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的新路子,有效遏制了城乡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其经验做法在国家级《市容环卫信息》上刊登,周村区、博山区等兄弟区县也学习借鉴了我区的做法。

  一、统筹城乡垃圾集运管理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区环卫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区政府制定下发了《淄川区全面实施城乡生活垃圾清扫集运和处理工作方案》、《加快推进全区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任务目标、规章制度、政策扶持。通过近四年的探索实施,“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管理体系实现成功运行,城乡生活垃圾集运管理工作乡镇覆盖率达到100%,村庄覆盖率达到83%。

  (一)创新管理模式,建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网络。建立强有力的管理机构,是做好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工作的前提。区环卫处积极推行“区镇两级政府、区镇村三级管理”,率先成立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办公室,配强配足人员,具体负责指导、协调、监督、检查、考核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工作。在各镇、街道、开发区成立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指导、考核、协调各村(居)环境卫生工作,并负责将所辖村(居)生活垃圾运送到各镇压缩中转站;在各村(居)成立由“两委”成员兼职的市容环卫管理站,负责行政区域内的卫生保洁、垃圾收集和日常管理等工作。目前,各镇办及开发区建立了保洁、生活垃圾清运队伍,按标准共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65名,459个村(居)按照人口3‰标准共配备了保洁员1917人,做到了“组织机构、工作人员、工作制度、办公地点”四落实,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管理机构,镇村环卫工作从无人管、无人干,发展到了有人管、有人干,现正在向巩固、提升的方向转变。

  (二)瞄准先进理念,建设配套覆盖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系统。建设完善的生活垃圾收运设施,是做好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工作的基础。区环卫处结合镇域特点,推行与城市相适应的密闭收集、中转压缩、无害化处理先进方式。先后完成了城乡环卫设施规划、中转站和地下箱式收集站施工图设计,对施工队伍、设备选购、施工监理公开招标,指导各镇进行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地下箱式收集站规划选址,并注重加强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在乡镇建成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9座、地下箱式收集站435个、地上垃圾收集房157个,购置摆臂式提箱专用车18辆,基本达到了“每镇至少建设1座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购置1辆摆臂式提箱专用车,各村(居)至少建设1处地下箱式收集站规划要求”,环卫设施基本覆盖到了每个镇村。今年还结合城区环卫设施升级和西河镇10村连片整治,为西河镇配置垃圾桶184个、3吨提桶专用压缩车1辆。这些设施的建设和配套完善,改变了农村无统一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的现状,结束了农村无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的历史,基本满足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设施功能要求。

  (三)创新激励机制,实行以补代奖。资金充足,出台激励政策,是做好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工作的保障。采取区镇为主、村居参与的模式,实行区镇村分级投入,保障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工作开展。各镇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资金由区财政负责;对各镇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配套购置的摆臂式提箱专用车、建设的生活垃圾地下箱式收集站,区财政按50%给予奖励补助,并长期对各镇办运送到区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垃圾按15元/吨进行奖励补助,对保洁作业人员工资按150元/每人.每月进行奖励补助,以弥补镇村财力投入不足。今年6月份,为每名镇村保洁员办理银行卡,在全市率先实行保洁员工资奖励补助按季度“直补”,避免保洁员奖励工资被镇村截留、挪用,挫伤保洁员的工作积性。近四年来全区完成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2600余万元,其中区财政投资1680万元,带动镇财政投入920万元;投入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运行费用达2360万元,其中区财政投入1430万元,带动镇村投入930万元。

  (四)创新检查考核方式,实行三级齐抓共管。建立自上而下、多部门参与的检查督导机制,是加快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工作的助推器。依托“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系,打破镇办、村居各自为政,实行区镇村三级统管。区制定出台了淄川区城乡环境卫生考核办法,规范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工作流程和作业流程,将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工作纳入各镇(办)年度目标考核。区环卫处积极发挥监督、检查、考核职能作用,对各镇(办)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及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采取日抽检、月检查、会同区财政局及区综治办每季度一次考核、年终综合考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全面检查考核,结果作为各项补贴发放的依据。各镇、街道、开发区都建立了检查考核制度,根据《淄川区村(居)环境卫生考核细则》,对辖区内村(居)环境卫生工作进行检查、记录,督促村(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村居“两委”成员每天对辖区内保洁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全区上下基本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机制。各镇办、村居对保洁员职责进行分工册,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有效增加了保洁工作的责任心。

  (五)建立起以生活垃圾压缩站正常运转为主线的生活垃圾运输、转运、处理机制。2009年城区及近郊镇每天产生的近300吨生活垃圾全部运送到区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经压缩后统一密闭运送到市环保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当年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2011年随着乡镇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的建成,区环卫处在充分做好镇压缩转运站制度完善,管理人员招聘培训、作业工具配备等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太河站、峨庄站、张庄站、罗村站、昆仑站、洪山站、岭子站、龙泉站陆续投入运行,终结了各镇村垃圾靠风刮、靠雨水冲、挖坑填埋自然消化的历史。目前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转运、处理工作达到了正常化运行、规范化管理,截止2013年9月份,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9%,较2012年同期相比提高11%。今年8月份,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首次突破万吨,达到10510吨。

  探索实施统筹城乡生活垃圾集运处理近四年来,一是改善了城乡环境面貌,缓解了农村垃圾露天随意堆积、垃圾填埋场对水体、大气、土壤等造成较为严重的二次污染和浪费土地资源的问题;二是实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净化了空气,节约了大量土地、原煤,促进了节能减排;三是看到城乡环境变净、变美,各镇办、开发区主动抓市容环境卫生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广大居民的环境卫生保护意识明显提高。

  二、统筹城乡垃圾集运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一是少数镇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建设配套不足。主要偏远村,省、市级贫困村,地下箱式收集站未达到规划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

  二是虽然各镇村都建立了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并按要求配备了人员,但镇村在抓保洁员队伍管理的力度欠缺,镇办与镇办之间、村居与村居之间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保洁作业时间、作业标准,作业工具也比较“杂”,与建立“统一作业时间、统一作业标准、统一人员着装”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