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环卫网

西部干旱区“厕所革命”的民勤探索


      去年秋天,甘肃省民勤县大滩镇大西村四社村民李世忠的生活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他彻底告别了秋冬时节寒冷的院外敞开式旱厕,改成了温暖的室内水冲式厕所。

 “当时,政府提倡改厕,但改不改让我们自己定,我就跟三个女儿商量,她们都非常支持。”李世忠说,“村上帮我们引进了好几种卫浴产品,让大家自己选。起初,我看的是蹲便器,但后来感觉坐便器更干净卫生,所以我就从中选购了一款比较省水的马桶。”

  改不改厕、改哪一种,都由农民自己定。去年以来,作为我国西部典型干旱区内陆绿洲,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的民勤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将“厕所革命”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和重大民生工程来深入推进,探索出了独到的经验——针对农民群众在改厕问题上“不愿建、建不起、用不起”等难题,民勤县坚持“群众自愿、政府引导、以奖代补、统一验收”的原则,完成了农户改厕11982座,有效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上迈出了一大步。

  在观念碰撞中改变——改厕成农民追求美好生活新需求

  “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土墙围四边。”这句话,曾是民勤县农村旱厕的真实写照。

  “民勤紧邻沙漠,秋冬季节天气比较冷,用旱厕必须挨冻。到了夏天,旱厕又很臭,苍蝇蚊虫到处飞。”李世忠说,改厕之后,家里人如厕更方便,环境干净又舒适。他了解到,改厕还能减少疾病的传播,提高人的健康水平。

  即便使用旱厕有诸多的不方便,改厕的好处就摆在眼前,但用惯了旱厕的泉山镇新西村村民李祝祖起初就是不愿意改厕。后来,看到邻居纷纷改厕,李祝祖有点“动摇”,决定问一问在城里工作的儿媳。儿媳告诉他,改了厕,居住条件跟城里一样了,他们夫妇俩回老家也能多住几天。儿媳这番话戳中了李祝祖的心:“改厕后,今年春节,儿子儿媳回家比过去多住了三四天。”

  记者在民勤采访时发现,受走出农村到城市定居的年轻人以及年轻农民工的影响,有很多人跟李祝祖一样,在“新观念”和“旧思想”的碰撞中主动选择了改厕。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民勤当地农民群众对自身健康及生活环境的要求日渐提高,不少人对改厕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但是,也有一些农民群众囿于传统思想观念和在经济投入上的顾虑,不愿意改厕。

  “让群众改变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没那么容易。”红沙梁镇孙指挥村村委会主任王立荣说,村里为厕改的事情专门开过动员会,花了大半天时间,但响应者寥寥无几。为了让群众自愿参与改厕,他和村委会一班人挨家挨户走访,耐心讲解改厕的意义、厕所选址、改厕类型、厕具选购、补助政策等,许多群众逐渐转变了观念。

  “‘厕所革命’惠及民生,但在农村推动改厕的难度也不小。”民勤县委副书记、县长马世友说,为了提高群众改厕积极性,县上先后在重兴、三雷、东湖等镇召开了6次现场观摩会、推进会,印发了《农户改厕二十问》等宣传资料,深入开展农村改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组织群众利用元旦、春节等农闲时间召开座谈会,打消农户的思想顾虑。在农户改厕中,民勤县坚持党员干部带头改、带头用,示范引领,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改厕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实现由“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

  在发展中抉择——农民唱主角,自主选择改厕模式

  几年来,民勤县大坝镇城西村村民朱永前一直想改厕,也做过尝试。2018年初,第一次改厕,他将家里的旱厕改成了“非水冲式生态卫生间”,每次如厕后,都需要用锯末、秸秆碎末等作为垫料覆盖粪污,等马桶下方收集粪污的塑料桶装满后,再拿出来清空、堆肥。“这种卫生间也有臭味,而且冬天还容易冻,不好用。”朱永前说,经过反复的对比,他最终在自家院内改建了水冲式厕所,“改厕之后,在县城生活、不习惯用旱厕的孙子变得特爱回家,一家人都享受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好处。”

  记者在民勤县走访时发现,当地已经改厕的农户,几乎都选择了水冲式厕所。然而,众所周知,依托石羊河形成的民勤绿洲,其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水资源紧张。如果全县4.2万多户常住农户都改建水厕,改厕所需的水从哪里来?

  发源于祁连山北部的石羊河,是民勤县境内唯一的地表径流。2007年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开始实施以来,民勤县全力实施灌区节水改造、水资源保障、生态建设与保护等工程,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努力破解结构性缺水命题。民勤县水务局局长刘光前说,经过不懈努力,民勤提前8年实现了蔡旗断面过水量和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两大约束性指标”,提前6年实现了重点治理生态目标,地下水位止降趋升,荒漠化面积逐步减少。

  作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和“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民勤县始终坚持以水定产业、以水定规模、以水布局经济社会发展。“我们通过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压减农业用水,每年可节水900万立方米。而据我们测算,每个农户改建一座水厕,年用水量约6—8立方米,目前已改厕的农户全部用水量为6—8万方左右,这个用水量占全县节约水量的比重不足1%。因此,民勤农村的农户旱厕改水厕,水不是制约改厕的问题。”

  记者发现,为了节约生活用水,民勤当地很多农户在改厕时选择了比较节水的马桶,还加装了自吸增压泵等有助节水的设备。“我以前在城市打过工,所以政府提倡改厕,我毫不犹豫选择了改建水厕。”东湖镇永庆村村民彭家英对记者说,“改厕后,虽然用水量在原有生活用水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点,但感觉水厕不怎么费水,生活用水不紧张。”

  民勤县委副书记张彦说,在农村改厕过程中,县上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基本要求,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改厕,自主选择改厕模式,充分保障群众自主参与权,让群众唱主角。

  在改厕材料上,民勤县不统一招标采购,鼓励农户采取抱团采购、村组联合采购等方式选择材料供应商,并由村、农户与企业签订改厕三方协议,约定产品标准、产品质量、保质期限。

  在改厕模式上,民勤县对城镇污水管网覆盖到的村庄社区,推荐使用水冲式厕所;对未纳入城镇污水管网覆盖范围的村庄,由群众自主选择经济适用的改厕模式,推荐使用三格化粪池水冲式或非水冲式生态卫生厕所,并要求化粪池容积达到1.8立方米以上,以减少粪污抽运次数,降低后期运行维护成本;同时,该县还鼓励和支持整村推进农户厕所改造,对地理环境相同、农户条件相近的村庄,倡导选择同一种改厕模式,方便建设管理和维护。

  在严控中强保障——确保改厕质量让农户放心

  记者了解到,在农村厕改过程中,民勤县探索总结出了原址改建、院内新建、室内套建三种改厕选址模式。

  “改厕模式,村民们选择了三格化粪池水冲式厕所;厕屋结构,选择的是砖混或砖木结构;厕具设备,选择了水泵式冲水厕具,还配套建设洗澡间。”大滩镇大西村村党支部书记赵文柏说,作为全县农村厕改的试点村,大西村按照“安全、节约、舒适、美观、实用”要求,倡导农户选择无害化厕所建改模式,主推室内套建,“现在,不少村民家的厕所跟城市居民的卫生间一样。”

  厕所改造的工程质量,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之一。负责全县农村改厕工作的民勤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局长李世荣说,为了把好农户改厕质量关,民勤县先后到全国多家改厕器具生产企业进行考察对比,并多次召开改厕用具对接会,对产品样品进行评估,在征求镇村、生产厂家意见的基础上,反复研究、制定了《民勤县农户改厕技术标准》。民勤县在各镇都成立了由镇村技术骨干、供货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安装技术服务队,严把技术指导关,全程参与设备安装,积极探索解决改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确保农村改厕的高标准、高质量。

  “厕所怎么改、改成什么样,以及土石方与地基的处理,卫生洁具、化粪池的修建和安装、质量验收等问题,县上制定的技术标准中都有明确要求。”记者来到苏武镇川心村时,民勤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政股股长张会国正在厕改现场指导施工。张会国负责苏武、薛百、蔡旗、重兴4个乡镇的农村改厕工作,他说,每一户农户改厕施工,他都必须到现场,严把厕屋选址、技术指导、冬季使用、厕具材质、厕屋建设、检查验收、后续维护等关口。

  李世荣说,民勤县还严控厕具材质关,要求材料供应商对全部改厕材料必须提供质检报告或合格证明,选择使用的化粪池和清水桶必须满足节能保温、抗压抗渗要求,各项技术参数符合标准。此外,县里对化粪池和清水桶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抗压抽样检测,达不到抽检比例的一律不准使用,确保厕具质量过关、经久耐用。

  在善管中求长远——彻底打消农民改厕“建不起、用不起”的担忧

  记者在民勤采访时发现,当地有一部分农民群众迟迟不愿改厕或对改厕问题犹豫不决,主要是担心经济投入问题,存在“建不起,用不起”的顾虑。

  民勤县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针对农户厕所改造一次性投入较多的实际,民勤县坚持财政补助与农户自筹相结合,实行以奖代补,改厕完成后,验收合格的农户由县财政按每户2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补助资金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

  农村厕所改造,“三分在建,七分在管”。为了确保农户新改建的厕所长期稳定使用,民勤县不仅重视“建得好”,还在“管得好”上狠下功夫,全力做好农村改厕后的粪污处理工作。民勤县按照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模式,推行水冲式厕所粪污由企业上门清掏,力求改造一座、达标一座、使用一座。同时,该县结合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不断探索建立和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做好粪渣收运、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工作。

  如今,大坝镇城西村村民只要打一个电话,排污车就会在约定的时间上门抽取化粪池内的粪污。“我家一共4口人,新厕所是去年11月份投入使用的,使用了4个多月时间才第一次打电话预约清掏,费用只需30元。这样算来,一年清污费用最多也就花120元。”城西村村民朱会国说。

记者在苏武镇东湖村看到,当地以村为单位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将现有改厕农户全部接入管网进行粪污集中处理。李世荣说,像东湖村等城镇污水管网覆盖到的村庄,民勤县鼓励其修建污水管网,粪污通过污水管道直接进入管网进行处理。对于其它的村庄,县上则着眼打造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采取用抽粪车定期清掏的方式,建立起覆盖全部改厕农户的粪污清运服务体系,将回收的粪污作为有机肥料用于支持农业生产。

(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