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10月1日起施行
我市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
据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介绍,在《条例》的制定过程中,我市立法机关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社会热点,破解管理难题,创新相关制度。2019年2月16日,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以461票赞成、96.85%的赞成率通过了《条例》。
《条例》共八章六十条,对规划和设施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和运输、分类处置、教育引导和促进、法律责任等作了详尽规定。《条例》既坚持城乡统筹,又考虑农村实际情况,明确适用范围为本市行政区域。农村地区在符合环境污染防治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地区产生的厨余垃圾实现就近就地处置。基于有的县(市)目前尚不具备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能力,《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可以不分类并明确过渡期。
生活垃圾如何分类是分类管理的首要问题。《条例》确定基本分类标准,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作为我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基本标准。将厨余垃圾分离出来单独处置既可以提高焚烧处理效能,减少污染排放,又可以减少垃圾总量,处置后能堆肥还田、改善土质。
《条例》规定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区及管理责任人制度。明确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小区,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履行物业服务的单位(组织)为管理责任人;未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区,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为管理责任人。同时对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等规定了管理责任人。
《条例》科学合理设置法律责任。《条例》对单位和个人未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管理责任人未按规定放置收集容器、收集运输单位未使用密闭化车辆、沿途丢弃遗撒生活垃圾、处置单位未按规定处置等违法行为明确了法律责任。《条例》第五十一条,对违反第十六条规定应当受到行政罚款处罚的情形,规定了社会服务折抵罚款的制度,体现了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此外《条例》还对相关行政处罚信息纳入个人、单位信用档案作了规定。
《条例》在制定过程中,重视细节问题,使条例更具可操作性。《条例》第十六条第二款对广大群众意见较为集中的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和绿化垃圾的分类投放作了规定,以预约收集为原则,不能立即处理的,应当投放至暂存点,并尽快处理。
(宁波日报)
最新文章:
- 1 新一轮环卫企业迁徙、更名潮来临
- 2 3.4亿项目配18台(辆)!浙江多地规模化投放无人驾驶环卫设备
- 3 《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和管理规范》国家标准,6月1日起正式实施!
- 4 生态环境部:2024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2.62亿吨
- 5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在重庆召开
- 6 《陕西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7月1日施行 鼓励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创新回收模式在住宅小区商场超市等场所设置回收点
- 7 政策解读|引导资源环境要素有序流动优化配置
- 8 酷哇斩获2.8亿智慧环卫大单,规模化投放34台无人驾驶设备
- 9 上海新能源环卫车保有量超1500辆,进入“占比30%”冲刺期
- 10 北京环境有限公司正式更名,2024年营业总收入76.0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