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环卫网

积极引入市场化机制 全面提升寿光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

近年来,寿光市把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为促进城乡和谐、均衡统筹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投入,健全机制,强化举措,全市城区、镇区、975个村庄全部实行一体化管理,建立了高效完善的城乡环卫体系,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寿光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可概括为以下特点:一是开展早,行动迅速,措施得力。作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最早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市县,在没有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我市通过自身探索,创新模式,制定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方案,工作迅速推进,到2010年底就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全覆盖。此后,标准不断提高,形成了目前高效、长效的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全省、潍坊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方案也参考、借鉴了我市的一些标准和做法。二是工作标准高,资金投入大。政府高度重视,共投资1亿多元高标准建设配套了垃圾场、中转站、垃圾桶等环卫设施,人员队伍全部配齐,奠定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基础。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标准执行了当前国际最高环保标准——欧盟2000标准。三是政府承担全部费用,百姓不用交费,将城乡环卫一体化打造成最彻底的民生工程。每年6000多万元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费用,全部由市镇两级财政承担,村民不拿一分钱,就享受到了与城区一样的环境卫生服务,做到了普惠民生。四是环境持续改善,群众满意度高。该项工作获得了国家、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一致肯定,荣获全国环境卫生行业创新奖,第一批通过全省全覆盖认定,并获通报奖励,连年在潍坊市年度考核中保持第一名,收到群众自发送来锦旗60多面。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会议连续两年在我市召开。现将集团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中开展市场化的具体情况与各位同仁汇报一下。

  一、健全机制,完善设施,城乡环卫率先实现全覆盖

  1、建立健全管理运行网络。按照每75户1人的标准,在全市所有村庄配备了110名村庄管理员和3350名村庄保洁员,由市集团统一招聘、统一管理、统一发放工资,实行全天候清扫保洁和巡查监管;乡级以上道路按照每100公里1个车组、每个车组8-15名清运员和7台运输机械的标准配置了20个车组,负责定期清运处理路域蔬菜大棚秸蔓。全市环卫覆盖市、镇、村三级,责任明确,运转高效,形成了良好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体系。

  2、配套完善城乡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环卫设施是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基础。市财政投资9500多万元扩建生活垃圾处理厂;市镇投资5460万元,建设了21座日处理能力100吨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购置了300多部农村垃圾运输车,在所有村庄设置了18640个垃圾桶。同时,针对大棚秸蔓处理难问题,专门组建了300人140部车的环卫大棚秸蔓清运队伍,并在填埋处理的基础上,引进建设了10余个大棚秸蔓资源化利用项目,生产有机肥、生物质燃料和沼气等,有效解决了蔬菜大棚秸蔓清运处理难问题。运用BOT方式,投资5亿元建设了日处理能力10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年发电量8000万度,年可节约标准煤4.34万吨,节约填埋土地40亩,污水排放达到I级A标准,年可减排COD2700吨,灰渣制成环保砖,实现了资源化利用。该项目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炉排炉垃圾焚烧技术,对烟气通过燃烧调整、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烟气排放指标达到当前国际最高标准——欧盟2000标准。工程的建成运行,能保证全市城区和农村目前所有生活垃圾全部进行焚烧发电处理,在多年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水平。

  3、推行统一管理模式。集团对全市的城区、镇区及975个村庄和主要省县级道路进行统一清扫保洁,对村庄生活垃圾实行统一清运并无害化处理,对全市乡级及以上道路路域蔬菜大棚秸蔓进行统一清运处理。同时,参照城区保洁标准,大力推动城乡环卫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加大数字化和机械化投入,实现了全天候、无缝隙保洁,提高了环卫作业标准和管理效率,提升了城乡环境卫生质量。

  二、强化保障,完善考核,城乡环卫实现高效发展

  1、完善资金保障机制。针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各个环节和不同方面,寿光采取了不同的资金筹集模式,通过财政体制按月拨付环卫保洁资金,建立了长效保障机制。每年2348万元的村庄保洁费用,由市镇两级财政承担;每年2000万元的路域蔬菜大棚秸蔓清运处理费用,由市财政承担县级以上道路,镇财政承担乡级道路;每年1910万元的农村生活垃圾清运费和处理费,由镇级财政承担;每年260万元的农村生活垃圾桶配置费,由市财政全部承担;每年200多万元的主要省县级道路保洁费用由市级财政承担。自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以来,我市市镇村三级投入已累计近5亿元,有效保障了工作的顺利开展。每年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费用,全部由市镇两级财政承担,村民不拿一分钱,就享受到了与城区一样的环境卫生服务。

 2、建立督查考核机制。按照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全覆盖、不留死角的思路,做到无论村庄大小,人口多少均配备了相应数量的环卫设施和保洁员,环卫工作遍布城乡各个角落,实现了城乡环卫工作全覆盖。集团先后制定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生活垃圾清运管理暂行规定》、《城乡环卫一体化村庄保洁管理制度》等管理规定,对垃圾收集容器、运输车车容车貌、保洁员着装、作业状态和村内“三大堆”清理工作等都做了严格规定。我们不定时的对管理员、保洁员进行抽样检查,并对各业务科室实行两次抽查,抽查结果与工作人员工资挂钩,并当月兑现,增强了他们的工作责任心,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

  3、完善标准提升机制。在彻底实现城乡环卫管理全覆盖、实行全市村庄统一标准化保洁的基础上,我们又结合各镇街区、村庄地理位置、硬件设施和经济状况等,因地制宜的推行环卫工作差异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城乡环境卫生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在全市各小区、单位院落逐步推行了小型机械化清扫,达到城市道路保洁标准。各镇街区又拿出专项资金用于镇街驻地日常保洁,新购置了道路清扫车、洒水车、护栏清刷车等机械,镇街驻地环境卫生质量全部达到了城区标准,有力地带动了农村环境卫生水平的上档升级。

  三、日常保洁与突击治理相结合,城乡环卫实现长效管理

  坚持将城乡环卫一体化与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紧密结合来抓,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做好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的基础上,每年在菜博会前、麦收后、秋收后、春节前,各拿出15天的时间,定期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提升农村环境卫生面貌。特别是去年以来,为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我市大力开展了以彻底清理“三边三底三界三线”及村庄大街小巷的存量垃圾和“三大堆”为重点的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市委、市政府领导先后10余次召开会议、带队督查考核,各镇街区高度重视,部门单位通力配合,全体群众共同参与。我们集团在做好日常保洁的基础上,加大了集中督促提升的力度,每个单日下午组织周边几个村庄的人员、车辆,集中力量,对周边的村庄“三小堆”以及综合整治活动中清理的垃圾进行了彻底清理,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面貌。农村人居环境和群众生活品质在原来基础上有了大幅提高,赢得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赞誉。

  四、环卫业务市场化运营,努力拓展外部市场

  寿光环卫集团是一家国有独资企业,现有5家子公司,前身是寿光市环卫处下属的寿光环卫垃圾清运公司、伟业清运保洁服务有限公司、正大保洁公司,3家公司分别成立于2005年、2006年、2006年。环卫集团的成立整合了资源,由先前的分散独立经营向市场化、集约化经营方式转变,不仅实现了企业规模化、跨越式发展,得到转型升级,也为寿光环卫事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集团在管理理念上,并不单纯看重经济效益,而是坚持“质量为本、效率为先、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理念,向标准要成绩,用信誉树品牌,大力推行一体化管理、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和产业化发展新模式,业务不断扩张,产业持续发展壮大,一步一个脚印的迈出了步伐,取得了新突破。2001年,在做好城区道路保洁的基础上,2005年起又陆续承揽了镇街驻地的道路保洁业务,2010年以来,接管了寿光市所有农村环卫业务,同时还承揽了建筑垃圾清运处置、大棚秸蔓清运处置、一般固体废弃物清运处置、物业管理服务等业务。

  1、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业务拓展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是环卫业务开展的基础。集团接手了寿光市各类基础设施后,在机械设备、人员配备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推动了各项业务的迅速提升。建立了800多部车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大棚秸蔓收运处理体系,并依托投资1.5亿元的生活垃圾填埋厂和投资5亿元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在寿光市建立了“焚烧发电为主、卫生填埋为辅”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确保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和无害化处理。建设了占地120亩的建筑垃圾处理厂、组建了120多部车的建筑垃圾专业清运队伍,对城区建筑垃圾实行了“电话预约,上门服务”,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乡级以上道路路域农业大棚秸蔓实行统一收集清运,在填埋处理的基础上,引进10余座资源化企业生产肥料、炭棒等。

  2、提升服务练内功,提标准保质量。与环卫力量一起迅速壮大的,还有保洁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同步提升。寿光环卫集团接手环卫业务后,在坚持好做法的同时,不断创新开拓,提升标准,迅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占稳了市场。集团坚持在城区道路采用了“机洗+机吸+机扫+人工”保洁模式,坚持“一线工作法”,并实行“网格化、精细化、规范化、无缝隙”保洁管理,推行“定岗、定人、定责、定时、定流程”管理,落实一日两普扫、中间拣拾、全方位、无缝隙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