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环卫网

杭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探索善治之道,这些亮点值得一看!

今年是杭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三年行动收官年,杭州市建委以“水清、无味、点绿、景美”八字方针为指引,加快推进2500个处理点提升改造,实现日处理规模30吨以上处理设施2559个终端全部实现标准化运维。同时以零直排村建设试点为抓手,探索“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处理全达标,资源全利用,监管全智慧”的运维管理模式,深入开展尾水利用、污泥无害化利用等创新实践。

到6月底杭州市提升改造项目开工1964个,开工率78.56%,完工606个,完工率24.24%,日处理30吨以上设施完成标准化运维评价1342个,完成率52.4%,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仍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半年多来,各区县、镇街在改造提升中呈现哪些亮点?一起去西湖区、临安区、桐庐县看看最新进展。

市级层面探索农污善治之道

抓好处理终端防疫

按照浙江省《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工作的通知》,指导安全防护和疫情防控知识培训,保证紫外线等出水消毒设备的正常开启和稳定运行。对运维工具和设施终端等定期消毒,落实从业人员佩戴手套和口罩等个人防护。1-3月共排查疏通7560户农户端堵塞,820处提升井水泵堵塞,767处终端出水不畅等。

大力推进保险机制

与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村镇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围绕解决农污治理工作中设备维修频率高、维保标准不规范等问题,充分发挥保险的损失补偿作用和风险管理职能,为农村污水治理系上“保险绳”。

探索零直排村建设

与浙江工业大学专业团队合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零直排村”课题研究,率先在萧山、富阳、桐庐等地项目试点推进,通过方案把关、技术支持、专家指导等形式,以点带面,力争打造“底数全掌握、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处理全达标、资源全利用、智慧全监管”的农村治污新格局。

西湖区试点处理淤泥集中处理

传统的固体废弃物采用简单的填埋处理,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严重威胁着周围的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健康。为此,西湖区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淤泥处理中心,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产生的固体有机废弃物处理后,作为生物肥料投入农业生产。

这是浙江省首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淤泥处理中心,该中心位于西湖区三墩镇和双浦镇两处,建设内容包括有机废弃物的预处理、堆肥处理处置设备及配套的废气处理、废水贮存等。

西湖区三墩镇针对生态农业产业园集聚,水资源需求逐年提升的实际,打通华联村、绕城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资源,将华联1#、绕城西南片、河北塘3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经收集、深化处理、储存后,用于处理设施周边的农田、绿地灌溉,地面冲洗等。三个回用水示范站点建设,每年可节约用水4.38万吨。

目前西湖区正在试点推广这项技术,将37座农村生活污水终端设施产生的总日处理量为1396吨的中水进行再利用,每年可直接减少50.95万吨自来水投入,大大减少直接排放到水体的污染物总量,实现真正的废弃资源最大利用。

临安区打造运维监管新模式

临安区率先完成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结合村落景区创建、农村建房管理和生态农业发展,推动治理全域化、整治常态化、改造专业化、运维标准化、管理智能化“五化融合”。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模式,将全区1466个农村生活污水终端统一纳入信息平台,远程收集设施进、出水量信息和获取实时监控画面,实现疫情防控期间污水治理设施高效运行。

桐庐县探索农村生活污水“零直排村”建设

桐庐县西金坞村作为桐庐县首个农村生活污水“零直排村”,加快建设整村污水分流精细化管道,推送“底细全掌握、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处理全达标、资源全利用、智慧全监管”监管,为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提供样本。(杭州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