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环卫网

遵义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扫描——小角落里的大民生

谈及厕所,在过去很多人的感受不佳。无论是在街道、还是景区等地的公共场所,厕所脏、乱、差、偏、少,如厕难成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而在农村,如厕难的问题更加突出。从改建旅游厕所到推进农村卫生厕所,从严格建设标准到加强运营管理维护,从遵义市政府成立推进“厕所革命”工作领导小组,到制定全市农村“厕所革命”工作考核办法……一场“厕所革命”的浪潮在黔北大地掀起。

从“脏乱差”到“亮净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调研过程中,多次问起农村厕所改造问题,详细询问村民使用的是水厕还是旱厕,在视察村容村貌时也会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强调“小厕所、大民生”。

2018年,《遵义市推进“厕所革命”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出台,明确按照“全方位覆盖、彻底性革命”要求,推动“厕所革命”从城镇向农村、从景区向全域延伸。根据地域和行业不同特点,分别制定农村、城镇、旅游景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医院、学校等区域和行业的厕所建设管理规范,明确重点、分步实施、分片推进。

“厕所革命”,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厕所怎么改?

《遵义市农村卫生厕所建设改造实施方案(2018—2020年)》指出,农村公共卫生厕所建设改造要以县政府为主体,按照每个行政村至少配置一个村级公共厕所的要求,重点加强村委会、村级活动场所等人口集中的居民点的厕所建设。

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改造坚持“农户主体、政府奖补,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结合城中村、城郊村、棚户区改造,易地扶贫搬迁、水库移民、农村危房改造和修建交通要道等,把农村厕所建设一并纳入规划建设。其中,城市近郊区、集镇所在地农户,富美乡村示范村、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点、乡村旅游和交通要道旁的农户,要率先完成卫生厕所建设改造。

农村厕所改成什么样,建设标准又是什么?

在城镇污水管网覆盖到的村庄和涉农社区、城市近郊区、集镇所在地农户,富美乡村示范村、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点、旅游景区农户,以及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村庄,全面采用具有完整上下水道水冲式厕所,建立管网集中收集处置系统,实现达标排放;在水源充足、集中居住在3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推广使用水冲式厕所;用水相对短缺,居住分散的农户推广使用三格化粪池式厕所;对农户新建住房推广水冲加单格化粪池式厕所,化粪池要做防渗防漏处理;其它农村厕所要综合考虑当地村民聚居程度、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经济条件和管理能力等因素,坚持无害化、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按照《贵州省城乡厕所规划建设指引导则(试行)》要求,因地制宜选择厕所建设标准和模式。

遵义市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农村环境监测科副科长李复炜告诉记者,总体来说,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按照“四有”(有门、有窗、有墙、有顶)和“两池一洗”(化粪池、便池和冲洗设备)进行改造和建设;村级公共卫生厕所,按照完整上下水道水冲式厕所进行建设或改造。

公厕周围绿树环抱,内部干净整洁,没有刺鼻的异味;整洁的院落,宽敞的空间,干净卫生的蹲便器……“厕所革命”带来的不仅是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还让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

从“要我改”到“我要改”

李复炜说:“农村改厕尽管是好事,但起初并不被大多数村民所接受。他们认为老厕所也能用,改厕虽然有补贴,但自己也得掏点钱,后期还得多出水费,他们觉得不划算。”如何扭转群众固有观念,让他们理解、接受,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农村“厕所革命”中来?

各镇街、村居干部深入村户调查摸底,了解基本情况,倾听群众意愿,反复向群众宣讲政策,帮群众分析旱厕的污染危害,教大家算好健康账、经济账。

各级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将农村改厕列入民生工程,把农村“厕所革命”年度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县(市、区)政府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加大督查力度,严格兑现奖惩,严肃行政问责。通过宣讲政策、典型示范、资金扶持等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村改厕工作。

政策讲清楚说透彻了,群众的干劲也就上来了。如今,村民积极投工投劳,纷纷要求进行改厕,农村“厕所革命”从最初的“要我改”,变成了“我要改”。

后庄村,坐落于红花岗区金鼎山镇的西北方向。在两年前,后庄村还是个省级二类贫困村,山高谷深,交通不便,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村容村貌脏乱差。其中以厕所为例,不少村民家的厕所与猪圈连在一起,天气一热,蚊蝇乱飞,臭气熏天。

以脱贫攻坚工作为统揽,后庄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改厨、改厕、改圈“三改”工作。现在的后庄,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卫生的冲水厕所,彻底改变了过去农村厕所脏乱差的状况,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喜人的改变。

“改厕之前,总觉得自己是农村人,没那么多讲究。后来看到别人家的厕所都那么干净卫生,尤其家里来客人的时候,自己家的厕所还是脏乱差,会觉得特别不好意思。”后庄村村民谭先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绿水青山好日子,美丽乡村入画来。以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整治加速进行,后庄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干净舒适的后庄,成为市民周末闲暇之余的好去处,当地不少村民因此吃上了旅游饭,大家交口称赞“厕所变了样,生活大不同”。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中,不仅让后庄村的村民尝到了甜头,我市其他地方的群众,亦逐渐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全市农村户用卫生厕所累计建设改造16.35万户,村级公共卫生厕所累计建设改造1437个,今年年底将实现各县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行政村公共厕所实现全覆盖。

从“重建轻管”到“建管监并重”

推进“厕所革命”,是对人民群众强烈诉求的有力回应,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不仅要建好公共厕所,更要管理好。然而,在过去农村公共厕所存在建了无人管、没人用的现状,重建轻管现象严重。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实现从修好到管理好农村公共厕所的彻底转变?建管监并重是关键。

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过程中,播州区明确农村公共卫生厕所三级管理模式:乡村旅游点公厕委托第三方管理,临近村委会公厕由村委会管理,村庄公厕由村民组长管理。桐梓县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民生实事抓好落实,对照“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逐年逐项推进建设。针对农村公共卫生厕所,明确有专人管理打扫,通过定期考核,实行专人化、精细化的管理,让公共厕所时时保持“最佳状态”。

红花岗区自去年以来,已统筹7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厕所革命”,由区城投公司统一实施,并建立以区政府为责任主体、镇政府为管理主体、村级组织为业主主体、农户和游客为受益主体、保洁员为服务主体的区域“五位一体”农村公厕管理服务体系。

赤水市制定农村公共卫生厕所管理服务作业规范及管理考核办法,将农村公共卫生厕所保洁管理纳入农村村庄常态化保洁机制,保证日常保洁巡查到位,实现网格化管理。

针对长效管理,我市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村支书、主任为所在村级公厕管护第一责任人,每个村级公厕建立监管制度,有专门的保洁人员,负责公厕的清扫、保洁和管理,力争做到建好1个、运营1个、管护1个、满意1个。

改厕政策落实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

在农村“厕所革命”推进过程中,我市构建全市畅通的改厕投诉机制,设立农村改厕投诉电话、投诉邮箱等投诉平台,畅通投诉渠道,完善农村改厕投诉反馈和处理机制。以悬挂官网等多种方式,将相关投诉渠道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积极回应、解决群众反映和关心的问题。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我市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 )